热门搜索:叶绿素仪,光合仪,叶面积仪,植物多参数测量仪,呼吸强度测定仪,树木生长锥,根系扫描仪
技术文章 / article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MultispeQ植物多参数测量仪在叶绿素荧光参数测量中的技术原理与应用研究

MultispeQ植物多参数测量仪在叶绿素荧光参数测量中的技术原理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8-29  点击次数: 19次
一、研究背景与技术优势

(一)叶绿素荧光参数测量的传统挑战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是评估植物光合功能的核心手段,在植物生理生态研究中占据着关键地位。传统方法需通过暗适应使光系统 II(PSII)反应中心全开放,以获取最大荧光(Fm)和基线荧光(F0),进而计算 PSII 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这一过程耗时(通常 30 - 60 分钟)且易受环境干扰,限制了野外高通量测量与动态监测。在野外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难以长时间维持稳定的暗适应条件,而且长时间的暗适应处理可能会改变植物原有的生理状态,导致测量结果不能准确反映植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光合特性。此外,传统测量方法每次只能测量少量样本,无法满足大规模、高通量的研究需求,极大地制约了相关研究的开展和深入。

(二)MultispeQ 测量仪的技术突破

MultispeQ 植物多参数测量仪通过集成调制荧光技术与智能光源控制系统,突破了暗适应依赖的瓶颈,实现了自然光条件下快速、无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测量,为植物胁迫响应研究、光合生理分析提供了高效工具。MultispeQ 植物多参数测量仪由著名光合作用专家David M. Kramer教授团队研发的革命性技术,集合了叶绿素荧光仪、差示吸收仪、叶绿素仪和光谱仪的功能于一身,小巧轻便,是一款野外便携且性价高的多功能植物测量仪!(Kramer教授是非常著名的光合作用专家,其论文总引用次数11700+次,h指数59,i10指数138,其2004年发表在Photosynthesis Research上提出qL、 ΦNPQ和ΦNO参数的文章已被引用1000+次。(Google Scholar数据,截止2019年7月))该测量仪利用调制荧光技术,能够在自然光背景下精确检测植物发出的微弱荧光信号,有效避免了环境光的干扰。其智能光源控制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光照条件实时调整激发光的强度和频率,确保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这种创新的技术设计不仅大大缩短了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效率,而且能够在不影响植物正常生理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测量,保证了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植物生理生态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机遇。

1747796050325.jpg

二、非暗适应测量的技术原理

(一)动态光适应状态下的荧光信号解析

传统的叶绿素荧光测量方法依赖暗适应过程,其核心假设是通过暗处理使 PSII 反应中心全开放,以便准确测量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 ,进而计算 PSII 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这种方法基于一种相对静态的光合模型,假设在暗适应状态下,植物光合机构处于一种 “基础" 且稳定的状态,能够提供一个统一的测量基准。然而,在自然环境中,植物始终处于动态的光适应过程,这种暗适应处理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改变了植物原本的生理状态,导致测量结果难以真实反映植物在实际光照条件下的光合功能。
MultispeQ 测量仪突破了这一传统范式,采用了全新的测量策略。它利用弱调制探测光(光强≤0.1μmol・m⁻²・s⁻¹),这种极弱的光不会激发 PSII 反应中心,却能实时监测光适应状态下的基线荧光(Fo')。通过这种方式,仪器捕捉到植物在自然光照下 PSII 反应中心的本底荧光信号,避免了暗适应处理对植物生理状态的干扰。当需要测量光适应状态下的最大荧光(Fm')时,MultispeQ 会发射饱和脉冲光(光强≥3000μmol・m⁻²・s⁻¹,持续时间 0.8s) 。如此高强度的光脉冲能够在瞬间诱导所有开放的反应中心关闭,使得 PSII 吸收的光能全部转化为荧光和热,从而获取到 Fm'。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MultispeQ 会结合光化光强度(PAR),同步计算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与电子传递速率(ETR)。例如,在对小麦进行光合测量时,仪器能够在自然光条件下,快速准确地获取这些参数,为研究小麦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动态提供了数据支持。这种测量方式无需暗处理,直接在植物的自然光适应状态下进行,更能反映光合机构在实际环境中的动态功能,为研究植物在复杂光照条件下的光合响应提供了有力工具。

(二)非光化学淬灭(NPQ)的实时量化

非光化学淬灭(NPQ)是植物应对过剩光能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它反映了植物将吸收的光能以热的形式耗散掉的能力。传统测量方法在测量 NPQ 时,需要经过暗弛豫过程,这不仅耗时,而且在暗处理过程中,植物的生理状态会发生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不能准确反映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的真实 NPQ 水平。
MultispeQ 测量仪通过创新的算法,实现了 NPQ 的实时量化。仪器通过对比暗适应初始荧光(Fo)与光适应基线荧光(Fo'),结合公式\(NPQ = \frac{Fm - Fm'}\) ,实时评估植物的热耗散能力。在这个公式中,Fm 代表暗适应状态下的最大荧光,Fm' 代表光适应状态下的最大荧光。通过这两个参数的比值,能够准确计算出 NPQ 的值。在对玉米进行干旱胁迫研究时,MultispeQ 可以在干旱处理的不同时间点,实时测量 NPQ 的变化,发现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NPQ 值逐渐升高,表明玉米通过增强热耗散来应对过剩光能,保护光合机构。
这种实时测量 NPQ 的方法,避免了暗弛豫过程对测量的干扰,特别适用于研究强光胁迫、快速光响应等动态场景。在野外环境中,光照强度和光质随时变化,MultispeQ 能够实时跟踪植物 NPQ 的动态变化,为研究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的光保护机制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数据,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胁迫下的光合适应策略。

三、MultispeQ 测量指标体系

(一)光合效能核心参数

1.PSII 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该参数通过公式\(Fv/Fm = (Fm - Fo)/Fm\)计算得出,其中 Fo 为暗适应初始荧光,Fm 为暗适应最大荧光 。它反映了暗适应状态下 PSII 反应中心的潜在光能转换效率,在未受胁迫的健康植物中,其值通常稳定在 0.80 - 0.83 范围内。Fv/Fm 常被用作检测植物长期遭受胁迫(如铝胁迫)对光合机构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研究铝胁迫对植物的影响时发现,随着处理液中 Al³⁺浓度的升高,植物叶片的 Fv/Fm 值显著降低,表明 PSII 反应中心受到了损伤,光能转换效率下降。

 2.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计算公式为\(ΦPSII = (Fm' - Fo')/Fm'\),其中 Fm' 为光适应状态下的最大荧光,Fo' 为光适应基线荧光 。ΦPSII 表征了光适应状态下 PSII 的实时能量转换效率,能够敏感地反映植物在短期环境变化(如水分胁迫)下光合机构的响应。在水分胁迫实验中,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植物叶片的 ΦPSII 值快速下降,表明光合机构的能量转换效率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受到影响。

3.电子传递速率(ETR):ETR 的计算结合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公式为\(ETR = ΦPSII×PAR×0.5×0.84\)。该参数表征了光合电子传递链的活性,通过评估电子传递速率,可以间接了解植物的碳同化效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对植物进行测量时,发现随着 PAR 的增加,ETR 也相应增加,表明光合电子传递链活性增强,有利于碳同化过程的进行。

(二)环境响应与胁迫指标

1.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NPQ 是衡量植物光系统热耗散能力的关键指标,其计算公式为\(NPQ = (Fm - Fm')/Fm'\) 。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其光合作用的需求时,会通过非光化学途径将过剩的光能以热的形式耗散掉,从而保护光合机构免受损伤。NPQ 的升高表明植物启动了这种光保护机制,通过增加热耗散来应对过剩光能。在强光胁迫实验中,植物叶片的 NPQ 值迅速升高,有效避免了光合机构因吸收过多光能而受到损伤。

2.光适应荧光参数(Fv'/Fm'):该参数反映了光下 PSII 反应中心的开放比例,计算公式为\(Fv'/Fm' = (Fm' - Fo')/Fm'\) 。Fv'/Fm' 常用于快速判断植物在短期光胁迫(如高光强、高温)下光合机构的即时状态。在高温胁迫实验中,随着温度的升高,Fv'/Fm' 值逐渐降低,表明 PSII 反应中心的开放比例减少,光合机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三)多维度同步测量参数

1.环境传感器:MultispeQ 集成了多种环境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光照强度(PAR)、温度(精度可达 ±0.5℃)、湿度(精度可达 ±2% RH)以及 GPS 定位(精度 < 5m) 。通过同步获取这些环境参数与植物生理参数,研究人员可以深入分析环境因子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在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参数的影响时,结合 PAR 数据,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光照与光合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GPS 定位功能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对不同地理位置的植物进行定位和追踪,为大规模的野外研究提供了便利。

2.光谱与形态指标:仪器通过测量 400 - 750nm 的反射光谱,能够计算出叶绿素含量指数(SPAD 等效值)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SPAD 等效值可用于评估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间接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和营养水平;NDVI 则常用于监测植被的生长状态和覆盖度。此外,MultispeQ 还利用 515/550nm 的差示吸收光谱来评估植物的色素代谢状态,通过分析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差异,了解植物体内光合色素的组成和含量变化,为研究植物的生理状态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四、技术验证与应用案例

(一)胁迫响应研究中的实证分析

在铝胁迫下蚕豆幼苗的研究中,MultispeQ 展现出了对植物光合生理变化的高度敏感性。研究人员设置了不同浓度的 Al³⁺处理组,其中高浓度 Al³⁺(100μM)处理 9 天后,蚕豆幼苗叶片的 Fv'/Fm' 值较对照显著下降(P<0.05) 。这一结果表明,PSII 反应中心的开放效率受到了严重损害,植物在光适应状态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力下降。同时,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与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随胁迫时间延长呈梯度降低。在处理初期,ΦPSII 和 ETR 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这些参数急剧下降,验证了 MultispeQ 对短期胁迫响应的敏感性。这种实时监测能力,有助于研究人员及时捕捉植物在胁迫初期的生理变化,为深入研究植物的抗逆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IMG_6160.JPG

(二)野外高通量测量的优势

相较于传统荧光仪,如 Li-6800,MultispeQ 在野外测量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传统荧光仪在进行叶绿素荧光参数测量时,需要携带暗适应叶夹,操作过程繁琐且耗时。每次测量前,都需要将叶片放入暗适应叶夹中进行 30 - 60 分钟的暗适应处理,这在野外环境中不仅操作不便,而且会影响测量效率。而 MultispeQ 的便携式设计(重量 < 500g)使其易于携带,研究人员可以轻松地在田间进行移动测量。其快速测量模式(单次测量≤15 秒)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在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田间表型筛选工作中,使用 MultispeQ 单日能够完成 2000 份耐盐水稻样本的检测,相较于传统方法,效率提升了 15 倍以上。这种高通量的测量能力,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数据,为大规模的植物表型研究和品种筛选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 。

五、参考文献
[1] Kuhlgert S, Austic G, Zegarac R, et al. MultispeQ Beta: a tool for large-scale plant phenotyping connected to the open PhotosynQ network [J].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2016, 3 (10):160592.
[2] Ben-Jabeur M, Romero A G, Vicente R, et al. MultispeQ for Tracing Biostimulants Effect on Growth Promoting and Water Stress Tolerance in Wheat [C]//2021.
[3] Ntakos G, Prikaziuk E, Vilfan N, et al. From fluorescence to biomas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via crop modeling and sensing techniques [J]. Smar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2025, 10.
[4] 刘东华,张慧敏。铝胁迫对蚕豆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20, 40 (3):45-50.
[5] PhotosynQ Consortium. Global Deployment Report (2023). DOI:10.1038/sdata.2023.123.
上一篇:树木测径尺工作原理与核心优势解析
下一篇:没有了
  • 联系电话电话
  • 传真传真
  • 邮箱邮箱15533276965@163.com
  • 地址公司地址石家庄桥西区新石中路金石大厦B座
© 2025 版权所有:河北凡耕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冀ICP备2021028923号-2   sitemap.xml   管理登陆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 公众号二维码